廖运周于1903年出生在安徽省的凤台,年少时便在中州大学深造。在学习的过程中,他逐渐对国家的未来与命运产生了深切的关注,心中孕育着希望国家能够变得强大起来的愿景。1926年,国民党发起北伐,整个国家的革命氛围愈发高涨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,廖运周毅然决定放弃学业,前往广州,顺利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五期,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军旅生涯。
在黄埔军校的岁月里,廖运周全心投入到了北伐战争中,不仅参与了战斗,也在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过程中,对自身的信念有了更深的觉醒。1927年,他毅然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大革命的失败使得廖运周的革命道路充满坎坷,他前往南昌,积极参与对抗国民党的武装斗争。然而,队伍在战斗中遭遇挫折,廖运周选择随部队南下。途中,他们再次在潮汕地区遭遇困难,此后,廖运周辗转于上海、南京等地,开始从事地下工作,以求更好地推动革命事业。
1928年,廖运周回到了故乡,继续宣传党的革命思想,积极影响并引导身边的进步青年追求光明的未来。然而,随着身份的暴露,他在同年10月被迫离开了家乡,途经多地,最终来到北平,投奔同乡、国民党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的总指挥方振武,担任了一名连长,在国民党军中展开新的征途。
展开剩余69%1930年,中原大战后,廖运周得到迅速晋升,成为一名营长。九一八事变后,冯玉祥、吉鸿昌等人联合成立抗日同盟军,廖运周也加入了抗日的行列,向北方进发。然而,由于国民党内部的故意破坏,抗日同盟军在1933年遭遇失败,廖运周不得不离开北方,前往河南,在卢氏县驻守。在这个时期,他与组织失去了联系,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的斗争意志。
在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后,廖运周继续在国民党部队中隐忍潜伏。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他与组织再次建立了联系,并陆续担任了国民党军110师656团团长、第330旅旅长以及110师副师长、师长等多个职位,参与了台儿庄战役、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,为抗日胜利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与努力。
抗战胜利后,廖运周继续担任110师的师长。1946年,组织与他重新建立联络,安排了一批党员骨干进入110师,为未来110师的转变奠定了基础。在淮海战役期间,廖运周主动与党的组织联系,表达了投诚的愿望,但上级却建议他静待时机,以便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廖运周期待的机会终于在1948年11月26日降临。当时,国民党黄维兵团被困于双堆集,正准备突围。黄维决定于11月27日组织11师、118师、18师与110师同时突围。得知消息后,廖运周立刻与组织取得联系,表达了希望弃暗投明的决心。组织支持了他的提议,但考虑到110师夹在中间,廖运周建言希望四个师能按梯队前行。他主动请缨,表示愿意带领110师担当先锋任务。
当黄维面临绝境时,对于廖运周的勇敢表示赞许,并当众夸赞了他,甚至给予了他一批先进武器。11月27日,廖运周带领110师在我军炮火的掩护下,成功穿过我军第六纵队让开的通道,抵达指定位置。黄维原以为110师已成功突围,指示其他三个师沿着110师的路线跟进,然而,他们很快遭到了我军的猛烈攻击,黄维的部署陷入混乱,最终在分散突围过程中败北被俘,我军也在这次战役中取得了第二阶段的胜利。
新中国成立后,廖运周担任了沈阳炮兵学校校长等重要职务。1955年,他被授予少将军衔,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少将之一。1962年,廖运周转业到地方,担任吉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,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。1996年,廖运周因病去世,享年93岁,他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光辉历程。
发布于:天津市牛达人配资-股票配资杠杆-配资114平台-股市杠杆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